本馆概况(Overview)

 

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(法律馆)简介
 

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的历史,可以追溯到1986年设立的上海交通大学法学教研室。进入90年代后,为了适应国家法制建设的需要,并且配合上海交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整体战略,经教育部批准,上海交通大学于1992年正式开设法学本科专业,1993年招收了第一届法学本科生。1996年,上海交通大学法律学系成立。在此期间,法学教研室和法律系所在的院系资料室开始收藏法学图书资料。

 200268日,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正式成立,同时建立了独立的法学院图书资料室。资料室建立之初,在资金和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,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大量的原始积累,奠定了今天的馆藏基础。200512月,建筑面积为10000多平方米的法学大楼在闵行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,其中设有2000余平方米的法学图书馆,馆内配备系统空调及其他现代化设备,条件大为改善。

 资料室搬入新馆舍后,在法学院领导、各部门、广大师生以及学校图书馆的关心、支持和帮助下,资料室全体工作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建设工作。先后完成了内部总体布局以及主要设备和家具的采购、安装和调试,对全部图书进行编目和上架,实现了与学校图书馆的联网和资源共享,确定了电子资源和纸本期刊的选订,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还推动了图书资料的社会捐赠工作,开展了与国内外法律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,接受了美国法律图书馆同行做访问学者,组织召开了全球化时代法律图书馆的国际会议。

 2007730日,廖凯原基金会决定向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捐赠3000万美元,以支持法学院的快速发展。捐赠项目中专门设立了图书基金,这个基金对我们学院的资料室建设带来很大帮助,我们使用此经费购买了很多中外文图书资料。

20136月,法学院整体搬迁上海市中心城区——徐汇校区,同年10月资料室也随迁徐汇校区。2014年初,与学校图书馆签署共建协议,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大力支持法学院图书馆建设,法学院图书馆作为学校图书馆一个分馆,更名为: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(法律馆),简称“法律馆”,在服务好法学院读者基础上,对全校读者开放查阅法学资料。

法律馆目前共有二名正式工作人员,另外聘请了若干学生助馆,服务区域在徐汇校区廖凯原法学楼B层,有一个借阅合一的大阅览室、密集书库、6个大小不一的研讨室及博士后研究基地,总面积1100平米。其中大阅览室800平米,借阅合一。六个小讨论室供学生和教师使用,另外三个讨论室专供学院内部使用。博士后研究基地专供我院博士后专人使用,其他读者使用须遵守相应规则。法律馆馆长由法学院教授兼任,副馆长有图书馆背景专职老师担任,负责法律馆的日常运行。为了最大限度方便法学院师生的学习与研究需要,法律馆从2014年起延长了开放时间,具体时间请参阅开放时间栏。

 法律馆目前馆藏约6万册(其中外文约1万册)。中文期刊100余种,外文期刊都以电子资源为主。此外,法律馆还协助学校图书馆选购了很多法律方面的数据库,并且学院每年独立出资购买电子资源,供全校读者使用。法律馆内可以无线上网,并安装了智能门禁系统,具有人脸识别功能,图书外借完全使用一RFID技术,自助借还系统成熟使用。馆内配备了书目查询和电子资源查询终端,网络自助复印打印一体机等设备。法律馆内共有200个阅览座位,常年上座率2/3以上,2019年被学校评为徐汇校区公共学习场所管理服务满意度最高分。

字号: [] [] [] [ 阅读]:145755人次